中 文 名 黄肥尾蝎
俗名别名突尼西亚肥尾蝎
英 文 名 Yellow fat-tailed scorpion
拉丁学名 Androctonus australis
地理分布 分布从北非的阿尔吉利亚、查德、利比亚、埃及、茅利塔尼亚、索马利亚、苏丹、突尼西亚,到西亚的以色列、沙乌地阿拉伯、叶门、巴基斯坦。
繁殖期在7~8月间,产子数可达六十只以上。
习 性 毒性强,为剧毒种类,于原栖地偶有人畜被螫死的报导。原产地为乾燥沙漠地带,有掘沙藏匿的习性,沙漠白日艳阳高悬,高温乾燥水分不易保持,黄肥尾蝎皆深蛰不动,夜间或黑暗处则袭击经过之虫类,平时尾部微卷翘起,在休息时侧放到地面。
体形特征 成体一般在7cm—10cm。1.通体(覆甲)黄橙色至茶褐色,触肢与尾节的棱脊具成排黑色疣粒。2.中眼分出两条深色脊线弧形直达螯肢上端头甲。3.尾节肥厚结实,棱脊深色条纹明显。4.自尾节第四节以下开始黑色渐深,至毒囊与毒螫黑色。5.钳部掌节呈现从深褐色渐为黑色的色泽(色泽视品种而定)。6.掌节椭圆,钳爪有成排细密的锯齿状齿突。
食 性 蟋蟀等昆虫。
护 理 本种毒性强,避免徒手接触,接近观察时亦应当心其紧张强回的倾向。不活泼喜蛰伏,遇危险易慌张,雄蝎及负子的雌蝎对周遭动静相当敏感。产子数量:46 ;初蜕日数:10;蜕皮数:7 ;性成熟月数:21.7-26;栖地型态:荒地沙漠;适温摄氏:29;湿度:低
一般辨识特徵
1.通体(覆甲)黄橙色至茶褐色,触肢与尾节的稜脊具成排黑色疣粒
2.中眼分出两条深色脊线弧形直达螯肢上端头甲
3.尾节肥厚结实,稜脊深色条纹明显
4.自尾节第四节以下开始黑色渐深,至毒囊与毒螫黑色
5.钳部掌节呈现从深褐色渐为黑色的色泽(色泽视品种而定)
6.掌节椭圆,钳爪有成排细密的锯齿状齿突
原产于非洲北部阿尔及利亚、乍得、利比亚、埃及、毛里塔尼亚、索马里、苏丹、突尼斯,到西亚的以色列、沙特阿拉伯、也门、巴基斯坦等地。1758年被发现,并命名。共有5个亚种:南埃及黄肥尾蝎、赫克托黄肥尾蝎、利比亚黄肥尾蝎、加尔松黄肥尾蝎、非洲黄肥尾蝎。
因巨大粗壮的尾巴而得名,属剧毒蝎类,较高的毒液注入量,使它有致人死亡的记录。单以毒性排名,可挤蝎类世界前五,原产地偶有人畜被叮咬致死案例发生。作为宠物饲养,管理或喂食时,必须小心慎重,注意安全。
科目分类:蝎子
生存环境:沙漠
颜色分类:褐色_黄色
居住环境:洞栖
最大体型:12cm
性情分类:危险
寿命年限:7年
适宜温度:24℃±6℃
食物饲料:昆虫
黄肥尾蝎形态特征 >
肛吻长7-12cm,体色呈茶褐色或黄褐色,螯肢与尾节之棱脊有成排的黑色疣粒,中眼分出两条深色脊线弧形直达螯肢上端头甲,尾节肥厚结实,强壮有力,棱脊深色条纹明显。
黄肥尾蝎生活习性 >
典型夜行性的动物,生性凶残,会主动攻击靠近它的目标。因为沙漠白天相当炎热,水份不易维持,移动时会将其尾部微卷翘起,休息时则会放在地面。
黄肥尾蝎饲养方法 >
属于沙漠蝎种,体质强健,容易饲养,能忍受恶劣环境。可用压克力饲养箱,底部铺上爬虫专用砂,并放置一个遮蔽物。温度最好可维持在25-35℃,湿度不用太高,低于60%即可。虽它可以由食物取得水份,不过最好还是放置一个小杯子,里面放块沾湿了水的棉花或海绵提供饮水。食物方面提供蟋蟀、麦皮虫、面包虫等等,约一周餵食一次即可。平均寿命约5-6年。
黄肥尾蝎雌雄分辨 >
公蝎体长7-10cm,母蝎体长8-12cm。
黄肥尾蝎繁殖方式 >
卵胎生。幼体在两年内可达性成熟。人工繁殖容易,产量大,每胎产出幼体至少达30只,最多纪录为60只。
原创
★★★★★
★
否